欢迎来到赛奥维度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首页 > 技术文章 > 小鼠小动物成像
小鼠小动物成像
编辑 :

赛奥维度

时间 : 2024-10-15 17:28 浏览量 : 2

小鼠小动物成像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医学研究技术,它应用影像学方法对活体小鼠进行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以下是对小鼠小动物成像技术的详细介绍:


一、主要成像技术

可见光成像(Optical Imaging)

原理:可见光成像技术包括生物发光成像与荧光成像两种。生物发光是动物体内的自发荧光,不需要激发光源;而荧光则需要外界激发光源的激发。

应用:该技术可用于监控转基因的表达、基因治疗、感染的进展、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器官移植、毒理学、病毒感染和药学研究等多个领域。

优势:使用低能量、无辐射,对信号检测灵敏度高,可实时监测标记的活体小鼠体内的细胞活动和基因行为。

不足:该技术主要为二维平面成像,不能绝对定量。

核素成像(Radio-nuclear Imaging,PET/SPECT)

原理:PET和SPECT是核医学的两种显像技术,都利用放射性核素的示踪原理进行显像。小动物专用的PET、SPECT具有显著的高分辨率特性。

应用:可用于新型显影剂的开发、监视生理功能、示踪代谢过程和定量受体密度等。

优势:具有标记的广泛性,绝对定量,对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都具有很高的灵敏度,相关应用研究可推广到人体。

挑战:空间分辨率和系统绝对灵敏度是影响PET图像质量的重要指标,但分辨率和灵敏度又是一对矛盾体,需要系统综合设计考虑。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

原理:CT属于解剖学成像,利用X射线进行扫描和三维图像重建。

应用:主要用于骨研究、肺部组织、生物材料、疾病机制研究和新药开发等领域。

优势:在小鼠骨和肺部组织检查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不足:血管、内脏等软组织成像需要借助造影剂增强对比观察。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原理:MRI依据所释放的能量在物质内部不同结构环境中不同的衰减,而绘制出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

应用:可用于获取生理、分子和解剖学的信息。

优势:无电离辐射性损害,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无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

不足:敏感性较低,与核医学成像技术相比低几个数量级。

超声成像(Ultrasound Imaging)

原理:超声成像基于声波在软组织传播而成像。

应用:主要集中在生理结构易受外界影响的膀胱和血管。

优势:无辐射、操作简单、图像直观、价格便宜。

不足:受到组织深度和成像质量的影响,容易产生假象。

二、成像系统举例

IMAGING 100

采用微焦点X射线管和高分辨平板探测器。

通过锥形束CT扫描和三维图像重建技术,提高图像空间分辨率和采集重建时间。

既适用于活体生物,也适用于离体样本。

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药学、植物学、考古、材料、地质学等领域。

IMAGING 1000

锐视医疗自主研发的三维多模态精准成像系统。

具有Micro-CT、三维生物发光成像、三维荧光分子成像等多种成像模式。

将功能成像与结构成像完美融合,实现精准检测生物体内真实三维信号。

三、成像步骤(以可见光成像为例)

将荧光素酶的基因稳定整合到预期观察的细胞的染色体内,培养出能稳定表达荧光素酶蛋白的细胞株。

将标记好的细胞注入小鼠体内。

观测前注射荧光素酶的底物——荧光素。

将小鼠经过麻醉系统麻醉后放入成像暗箱平台。

软件控制平台的升降到一个合适的视野,自动开启照明灯拍摄第一次背景图。

自动关闭照明灯,在没有外界光源的条件下拍摄由小鼠体内发出的光,即为生物发光成像。

与第一次的背景图叠加后,可以清楚显示动物体内光源的位置,完成成像操作。

四、应用领域

小鼠小动物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癌症、干细胞、感染、炎症、免疫疾病、神经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基因治疗等多种疾病分子机理及相关药物研发的临床前研究。例如,可用于基于小动物肿瘤模型的构建以及肿瘤的生长状态、转移过程以及抗肿瘤药物的靶向研究;长时间监测病原体的感染情况以及免疫系统的保护响应机制;药物开发过程中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性以及代谢情况的评价等。


综上所述,小鼠小动物成像技术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支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科研价值。


cache
Processed in 0.005658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