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赛奥维度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首页 > 技术文章 > 微重力模拟中人源胃类器官培养技术原理
微重力模拟中人源胃类器官培养技术原理
编辑 :

赛奥维度

时间 : 2025-10-03 09:43 浏览量 : 2

微重力模拟环境中培养人源胃类器官的技术原理,核心在于通过三维培养体系模拟体内微环境,结合微重力模拟装置抵消重力影响,利用生长因子调控干细胞分化,最终形成具有胃组织特性的类器官。以下从四个层面解析其技术原理:


一、三维培养体系构建:模拟体内微环境

1.细胞来源与选择:

采用胃干细胞或多能诱导干细胞(iPSCs)作为种子细胞。这些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是构建胃类器官的基础。例如,从胃底腺或胃窦腺提取的干细胞可分化为表面黏液细胞、颈粘液细胞、壁细胞(分泌盐酸)、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等,形成与胃上皮组织高度相似的细胞群。

2.三维基质支撑:

使用天然(如Matrigel、胶原)或合成基质(如聚乙烯醇、聚乙二醇)为细胞提供三维生长环境。基质不仅提供物理支撑,还能模拟体内微环境中的细胞外基质成分,促进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例如,Matrigel可产生类似于哺乳动物细胞基底膜的生物活性,帮助细胞形成球囊状结构。

3.生长因子调控:

在培养基中添加胃泌素、Y-27632等小分子化合物和生长因子,刺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胃泌素是胃类器官培养的关键成分,通常使用浓度为1-10纳摩尔,可促进胃上皮细胞分化为功能细胞。


二、微重力环境模拟:抵消重力影响

1.微重力模拟装置:

通过多轴随机旋转装置(如3D回转器)或自由落体装置,抵消重力矢量,模拟太空失重环境。此类装置可实现低至10⁻³g的微重力模拟,同时支持超重力模式(如2-5g),适用于研究火箭发射等高加速度场景对细胞的影响。

2.低剪切力设计:

旋转产生的流体剪切力极低,避免机械损伤,保护细胞自由聚集形成三维结构。例如,CELVIVO的Clinostar系统通过动态悬浮培养,将剪切力降至最低,支持长期培养。

3.微流控技术整合:

结合微流控芯片,实现营养/氧气动态灌注及代谢废物排出,维持类器官长期存活。例如,Kirkstall的Quasi Vivo系统通过多室流动设计,模拟体内微环境,支持肝、肾等器官的共培养。


三、细胞自我组织与分化:形成胃类器官

1.细胞自我组织: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如37℃、pH7.4、5%-10%氧气浓度),细胞根据内在生物学机制开始自我组织,形成具有原始胃组织特性的三维结构。这一过程涉及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细胞重构成特定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2.类器官成熟:

进一步的培养和优化使三维结构逐渐接近原器官的生理状态。例如,胃类器官在培养第7-10天以1:3-1:6的比例传代,避免过度生长和空腔内碎屑积累,最终形成成熟的胃类器官,包含产酸腺体、平滑肌层和功能性肠神经元。

3.多细胞类型共培养:

支持肝窦类器官中的肝细胞、内皮细胞、星状细胞等多细胞类型共培养,构建更接近生理状态的疾病模型。例如,通过模拟胃窦类器官中的不同细胞类型,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机制或药物代谢过程。


四、动态监测与反馈控制:优化培养条件

1.实时成像技术:

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活细胞成像系统,实时观察类器官形态、细胞间连接及功能活性。例如,通过Z轴层扫技术获取类器官的多层图像,分析其三维结构和细胞分化状态。

2.电生理传感器:

集成电生理传感器,监测类器官的电信号传导,评估神经或心肌类器官的功能成熟度。例如,脑类器官的钙离子成像可反映神经元活动,胃类器官的电生理信号可评估平滑肌收缩功能。



cache
Processed in 0.005136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