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赛奥维度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首页 > 技术文章 > 模拟太空微重力环境肿瘤微球培养
模拟太空微重力环境肿瘤微球培养
编辑 :

赛奥维度

时间 : 2025-09-24 10:32 浏览量 : 3

模拟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的肿瘤微球(类器官)培养,通过消除重力对细胞组装方式的限制,使肿瘤细胞在三维空间中自由生长,形成更接近体内真实状态的模型,为肿瘤研究、药物筛选及个性化治疗提供了革命性工具。


一、技术原理与实现方式

1.微重力模拟技术:

旋转壁容器(RWV):通过动态平衡离心力与重力矢量,创造近似“自由落体”环境,消除重力主导的细胞沉降效应,使细胞在悬浮状态下自发聚集形成三维球体。

随机定位仪(RPM):通过多维旋转进一步分散重力影响,模拟微重力条件,促进细胞三维自组装。

磁悬浮技术:利用磁场抵消重力,实现无接触式细胞培养,避免机械应力损伤。

2.肿瘤微球(类器官)培养:

三维结构形成:在微重力环境下,肿瘤细胞能够自由漂浮并相互黏附,形成具有三维结构的肿瘤微球或类器官。这些结构包含肿瘤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免疫细胞,可保留原始肿瘤的遗传特征、表观遗传信息及组织学结构。

培养基与生长因子:培养基中添加EGF、Noggin、R-spondin等生长因子,支持类器官增殖与分化。同时,通过微流控灌注系统实现培养液动态供给、氧气浓度调控及代谢废物排出,维持类器官长期稳定生长。


二、科学发现与关键优势

1.更真实的肿瘤模型:

形态与功能接近体内:传统二维培养的细胞因缺乏三维结构而无法完全展现肿瘤的复杂性。微重力三维培养系统则能让细胞在三维空间中自由生长,形成类似人体内的肿瘤组织结构,使研究结果更可靠。

模拟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复杂环境,包含正常的上皮细胞、高度异质的恶性细胞、基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等。微重力三维培养系统能更好地复制实体瘤的组织结构,模拟肿瘤微环境,为研究肿瘤细胞之间以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理想平台。

2.助力药物研发与个性化治疗:

药物筛选与测试:有了更接近真实的肿瘤模型,药物筛选和测试就更有针对性。微重力三维培养系统可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预测药物反应准确率显著高于传统二维培养。例如,患者源性类器官(PDOs)结合微重力模拟,可在7-10天内完成个体化药敏测试,辅助制定化疗方案,准确率超80%。

个性化治疗指导:通过构建患者来源的肿瘤类器官,可在给患者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在逼真的三维模型中测试患者肿瘤对药物的反应,从而避免无效的治疗,并更快地根据每个病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揭示微重力下的生物学机制:

细胞增殖与分化:微重力环境可减轻细胞间的机械干扰,使肿瘤细胞的增殖速率更高,分化潜能更强。例如,干细胞在失重环境下更易增殖,分化为肺泡细胞或气道上皮细胞的效率显著提升。

代谢重编程与耐药性:微重力环境下肿瘤细胞Warburg效应增强,乳酸堆积形成酸性微环境,与晚期肿瘤特征高度吻合。这种代谢改变可能促进耐药性发展,为研究肿瘤耐药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肿瘤侵袭性与转移性:微重力环境可能通过改变细胞骨架重排(如E-cadherin蛋白下调)增强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同时,微重力环境下的肿瘤细胞对治疗的反应可能与在地球上不同,有时会出现地面实验室中未曾见过的现象,这些差异暗示着可能存在新的标记物,用于预测癌症如何扩散或对某些药物产生耐药性。


三、实际应用案例

1.国际空间站实验:

一家生物科技初创公司正在利用国际空间站的微重力环境,研究真实患者肿瘤的生长情况以及对抗癌药物的反应。这项研究通过大量拨款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并与美国多家知名癌症中心合作开展了一项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该研究将使用芯片分析多达200名结直肠癌和胰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希望通过观察肿瘤对轨道化疗的反应,找出最适合每位患者的药物。

2.天舟八号肺细胞实验:

天舟八号搭载的肺细胞实验项目是全球首次针对肺细胞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进行长时间连续培养的科学研究。实验发现,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肺细胞更容易形成三维结构的类器官,且肿瘤特性更明显,为研究肺癌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了地球上难以模拟的条件。

3.地面微重力模拟系统:

由于太空实验成本高昂且机会资源稀缺,地面微重力模拟系统成为重要的替代方案。例如,北京基尔比生物科技公司研制生产的Kilby Gravity微重力培养系统,能够在地球实验室中复现微重力效应,为研究生物适应机制提供了可控的实验条件。该系统已用于多种癌细胞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发现。


cache
Processed in 0.006306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