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赛奥维度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首页 > 技术文章 > 小动物活体三维成像系统
小动物活体三维成像系统
编辑 :

赛奥维度

时间 : 2025-08-09 12:33 浏览量 : 3

小动物活体三维成像系统是基于分子影像技术的临床前研究设备,通过生物发光、荧光、切伦科夫辐射及CT/MRI等多模态成像,实现活体动物体内光学信号的精确定量与三维重构,广泛应用于肿瘤学、干细胞研究及药物开发等领域。


一、技术原理与核心功能

1.多模态成像技术

生物发光成像:利用荧光素酶(如萤火虫、海肾荧光素酶)与底物反应产生光信号,无需激发光,背景噪声低,灵敏度极高(可检测皮下少于50个细胞)。

荧光成像:通过特定波长激发光激发荧光探针(如荧光蛋白、量子点),实现浅层与深层信号的双重检测,支持多光谱扫描和光谱分离技术,去除组织自发荧光干扰。

切伦科夫辐射成像:基于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产生的切伦科夫光,用于特异性成像放射性药物分布。

CT/MRI融合成像:集成X光、激光或LED光源,结合CT扫描数据,实现光学信号与解剖结构的精准匹配,三维重构精度达±0.5mm。

2.三维重构与定量分析

激光扫描与断层重建: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或旋转生物反应器获取动物体表拓扑结构,结合光学信号深度信息,重构体内信号源的三维模型。

定量输出:软件可分析目标区域的绝对光子数量、空间分布热图、信号深度、发光体积及细胞数量,为实验数据提供量化支撑。

3.高灵敏度与低噪声设计

超低温CCD相机:采用背照式、背部薄化科学一级CCD芯片,工作温度达绝对-90℃(部分型号低至-100℃),暗电流极低,信噪比高。

大光圈定焦镜头:f/0.95-f/1大光圈设计,提高光透过性,增强感光效率。

高效滤光片组:配置12-28组窄带宽滤光片(覆盖415-850nm波段),支持多光谱成像与光谱分离。


二、关键技术参数

1.检测灵敏度

生物发光成像:可检测皮下少于50个发光细胞(需SCI文献验证)。

荧光成像:支持荧光蛋白、纳米颗粒等多类探针,动态范围超过6个数量级。

切伦科夫辐射成像:用于放射性同位素特异性成像。

2.成像视野与分辨率

最大成像视野:250mm×250mm(部分型号达260mm×260mm),可同时成像5只小鼠。

空间分辨率:20-600μm(依赖成像模式与设备型号)。

深度检测:通过透射荧光光源与数学模拟分析,实现体内信号深度定位。

3.光谱覆盖与滤光片

波长范围:400-1700nm(全光谱成像能力)。

滤光片配置:10-18组激发光滤片(30-50nm带宽)与18组发射光滤片(20nm带宽),支持多光谱扫描。

4.环境控制与麻醉系统

温度控制:室温-40℃智能热风循环系统,减少动物应激反应。

麻醉系统:三通道气体麻醉(如异氟烷),配备尾静脉辅助注射功能,确保动物生理状态稳定。


三、应用场景与科学价值

1.肿瘤学研究

肿瘤生长与转移监测:通过生物发光标记肿瘤细胞,实时追踪癌细胞在体内的动态分布及转移过程。

药物疗效评估:量化分析药物处理后肿瘤信号强度的变化,评估候选药物的靶向性与代谢特征。

肿瘤微环境研究:结合荧光成像,观察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免疫细胞(如T细胞)的相互作用。

2.干细胞与基因治疗

干细胞移植追踪:利用荧光蛋白标记干细胞,监测其在体内的存活、分化及迁移路径。

基因表达实时监控:通过生物发光报告基因系统,动态分析治疗基因的表达水平及调控机制。

3.药物开发与代谢研究

药物靶向性验证:利用荧光或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药物,观察其在靶器官的分布与蓄积情况。

药代动力学分析:结合切伦科夫辐射成像,定量测量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率与排泄途径。

4.代谢性疾病与免疫学研究

脂肪组织分布定量:通过荧光成像测量脂肪组织体积,误差率<3%,用于肥胖与糖尿病研究。

免疫细胞动态监测:标记免疫细胞(如CAR-T细胞),观察其在体内的扩增、浸润及杀伤效应。


四、典型设备型号与性能对比

设备型号 核心优势 应用领域

IVIS Spectrum 28组高效滤光片、光谱分离算法、支持CT/MRI融合成像 肿瘤学、药物开发、基因治疗

AniView Kirin 超低温CCD(-90℃)、f/0.95大光圈镜头、三通道气体麻醉、智能热风循环系统 肿瘤转移监测、干细胞追踪

MILabs小动物活体三维多模式成像系统 分辨率20μm、23×23cm成像视野、支持3只小鼠同步三维扫描、CT扫描功能 骨相关研究、代谢性疾病分析

PerkinElmer IVIS Lumina 高灵敏度生物发光成像、荧光反射/透射成像、支持切伦科夫辐射成像 传染病学、神经疾病研究


cache
Processed in 0.006155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