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赛奥维度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首页 > 技术文章 > 模拟微重力的肝细胞培养系统Cellspace-3D
模拟微重力的肝细胞培养系统Cellspace-3D
编辑 :

赛奥维度

时间 : 2025-09-08 10:07 浏览量 : 3

Cellspace-3D 是一种地面模拟微重力环境的肝细胞培养系统,通过物理旋转技术削弱重力对细胞的影响,为肝细胞提供接近体内微环境的三维培养条件。以下从技术原理、功能优势、实际应用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技术原理与核心设计

Cellspace-3D 基于二轴或三轴旋转机制,通过精密计算质点球面运动轨迹,使培养容器内的肝细胞处于低剪切力、微重力(约 10⁻³g)或超重力(>1g)环境中。其核心设计包括:

双旋转框架结构:外框与内框独立控制转速(外框最大 50RPM,内框最大 500RPM),通过动态叠加抵消重力矢量,同时避免传统旋转系统中常见的流体对流不均问题。

实时监测系统:内置重力传感器和摄像头,可实时显示各轴重力值及细胞状态,支持远程参数调整(如温度、CO₂浓度),确保培养环境的稳定性。

兼容性培养容器:支持 T25 培养瓶(单批次可同时培养 16 个)和矩阵式反应器(如 9×2 个 5ml 反应容器),适配常规实验室耗材,降低使用成本。


二、技术优势与功能提升

1.三维聚集体高效形成

在微重力环境下,肝细胞通过自分泌的细胞外基质(ECM)自发聚集,形成直径 100-300μm 的类肝球结构。与传统二维贴壁培养相比,其白蛋白分泌量提升 2-3 倍,尿素合成率提高 40% 以上,细胞色素 P450(CYP450)酶活性(如 CYP3A4)可维持 21 天以上,显著延长肝细胞功能周期。

2.物质交换与信号调控优化

均匀营养分布:旋转产生的微弱对流使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均匀渗透至聚集体内部,同时及时排出代谢废物(如氨、乳酸),避免局部毒性积累。

分化信号激活:减弱重力对细胞骨架的牵拉作用,抑制促增殖的 YAP 通路,激活 HNF4α 等促分化信号,维持肝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如白蛋白、转甲状腺素蛋白)。

3.多场景应用灵活性

药物研发:可模拟人体肝脏代谢过程,测试药物(如利福平)的代谢效率和毒性(如对乙酰氨基酚),结果与临床数据吻合度达 85%,显著高于传统二维模型的 60%。

生物人工肝:与中空纤维反应器结合,肝细胞聚集体可清除血液毒素(如氨、胆红素),动物实验中使急性肝衰竭大鼠存活率从 30% 提升至 70%。

空间医学研究:模拟太空微重力对肝细胞脂质代谢(如 PPARα 基因下调)和药物代谢能力的影响,为航天员健康防护提供数据支持。

4.智能化与标准化设计

参数精准控制:支持微重力与超重力切换,旋转速度、温度等参数可通过触屏实时调节,满足不同实验需求(如肿瘤 - 免疫共培养、辐射联合暴露模型)。

数据可追溯性:操作记录自动保存,符合 GMP 标准,摄像头实时影像可作为科研论文的数据支撑,提升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三、实际应用案例

1.药物代谢研究:在 Cellspace-3D 中培养 HepG2 细胞,测试抗结核药物利福平的代谢产物浓度,结果与人体肝脏代谢数据一致性达 85%,显著优于传统二维培养的 60%。

2.肝病机制建模:利用患者 iPSC 分化的肝细胞(iPSC-Heps)构建肝豆状核变性模型,成功模拟铜离子代谢异常,为基因治疗提供靶点。

3.免疫治疗评估:共培养 CAR-T 细胞与肝癌球体,发现微重力环境增强 CAR-T 细胞的浸润能力,PD-1 抑制剂疗效提升 40%,为联合治疗提供新策略。


四、挑战与未来发展

1.技术优化方向

长期培养稳定性:需优化支架材料孔隙率(如 PLGA 支架孔隙率 > 90%)和培养基流速(0.5-2ml/min),避免三维聚集体中心坏死。

成本控制:设备价格较高(约 50-80 万元),通过模块化设计(如独立培养单元)降低单次实验成本。

2.标准化与临床转化

建立不同肝细胞来源(原代、iPSC-Heps)的培养参数库,推动多中心研究数据互认,加速向药物筛选、生物人工肝等临床场景的转化。


五、总结

Cellspace-3D 通过模拟微重力环境,重构肝细胞的三维结构、物质交换和信号通路,显著提升了肝细胞功能的维持时间和体内模拟度。其在药物研发、肝病模型构建和空间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为肝病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创新平台。随着智能化和模块化设计的完善,该技术有望成为未来肝细胞研究的标准化工具。


cache
Processed in 0.00597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