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类器官(human lung organoid, hLOs)的培养方法通常涉及多个阶段,包括干细胞的定向分化、组织处理和细胞分离、以及后续的类器官形成和维持。以下是一个基于当前研究和实践的肺类器官培养方法的概述:
一、干细胞定向分化
多能干细胞向内胚层分化:
以多能干细胞(hPSCs)作为起始样本。
使用包被基质胶的培养板培养多功能干细胞,并加入适当的细胞因子(如重组人Activin A蛋白)诱导其向内胚层分化。
每天按照特定的培养基组分进行换液,持续4天左右。
内胚层向前肠细胞分化:
将干细胞完全培养基替换为前肠内胚层分化培养基。
培养细胞至形成漂浮球状体,这些球状体将进一步分化为前肠细胞。
在此过程中,加入重组人FGF4蛋白、重组人Wnt3a蛋白和重组人Noggin蛋白等细胞因子诱导分化。
每天按照特定的培养基组分进行换液,持续5-9天。
前肠细胞向肺类器官分化:
使用基质胶覆盖肺类器官培养基,并移除旧的培养基和基质胶。
在新的离心管中加入新鲜的基质胶,并接种到培养板中。
继续培养细胞,通常需要50天左右才能形成具有基底细胞、粘液分泌细胞、纤毛细胞以及肺间充质细胞类型和原始肺泡细胞类型包围的假复层上皮结构。
在此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培养基,并每2-3周重新嵌入新鲜的基质胶以维持类器官的生长。
二、组织处理和细胞分离
取材与保存:
从患者或实验动物中取得肺组织样本,并立即放置在预冷的组织保存液中。
快速转运至洁净实验室进行后续处理。
组织消化与细胞分离:
使用含有胶原酶和其他适当酶类的消化液对组织进行消化。
通过机械分离和酶解作用将组织分解成单个细胞或小的细胞簇。
使用筛网过滤细胞悬液以去除杂质和未消化的组织碎片。
细胞培养与类器官形成:
将分离得到的细胞重悬在适当的培养基中,并接种到预涂有基质胶的培养板中。
在37℃、5% CO2的培养箱中培养细胞,使其逐渐聚集并形成类器官结构。
根据需要定期更换培养基,并观察类器官的生长情况。
三、类器官维持与鉴定
类器官维持:
为了维持类器官的生长和分化状态,需要定期更换培养基并添加必要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
根据类器官的类型和生长阶段调整培养基的组分和换液频率。
类器官鉴定:
通过显微镜观察类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使用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检测类器官中特定细胞类型的标记物。
评估类器官的功能活性,如分泌功能、代谢活性等。
四、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防止微生物污染。
温度与湿度控制:培养箱的温度和湿度应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以确保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化。
培养基质量:使用高质量的培养基和细胞因子对于类器官的成功培养至关重要。
实验记录: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优化培养方法。
总结
肺类器官的培养方法涉及多个复杂步骤和关键因素。通过精心设计和优化培养条件,可以成功培养出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肺类器官,为疾病研究、药物开发和再生医学等领域提供有力的实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