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赛奥维度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首页 > 技术文章 > 小鼠体内纳米材料和血管的光声影像
小鼠体内纳米材料和血管的光声影像
编辑 :

赛奥维度

时间 : 2025-09-03 11:21 浏览量 : 2

小鼠体内纳米材料和血管的光声影像技术,是一种结合光声成像高对比度、深穿透特性与超分辨技术纳米级分辨率优势的无损无标记成像方法,可清晰呈现血管结构及纳米材料分布,在肿瘤成像、血管疾病研究及药物追踪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以下是对该技术的详细介绍:


一、技术原理

1.光声效应:当生物组织吸收脉冲激光能量后,局部产生热膨胀并释放超声波(光声信号),通过检测光声信号的强度、时间分布,可反演组织的光学吸收特性分布。

2.无损无标记:利用生物组织自身成分的光学吸收差异(如血红蛋白对532nm激光的强吸收、黑色素对近红外光的吸收)作为内源性对比,无需注射荧光探针或造影剂,避免对小鼠生理状态的干扰。

3.超分辨增强:通过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算法(如基于单分子定位的光声超分辨、结构化照明超分辨)或硬件优化(如高数值孔径超声换能器阵列),将空间分辨率提升至亚微米级(传统光声成像分辨率为微米级)。

4.三维立体成像:通过机械扫描(如平移、旋转小鼠样本)或阵列式超声探测器,采集不同角度的光声信号,经算法重建为三维体积图像,实现对组织深度(可达数毫米至厘米级)的立体呈现。


二、关键技术实现

1.成像系统核心组件

激光光源:波长可调谐脉冲激光器(如532nm-1064nm),匹配不同内源性吸收体(如532nm靶向氧合血红蛋白,900nm增强组织穿透);高重复频率(kHz级)确保快速信号采集,减少运动伪影(如小鼠呼吸、心跳干扰)。

超声探测阵列:高灵敏度换能器阵列(如线性阵列、环形阵列),实现多通道并行采集,提升三维成像速度;高数值孔径(NA)设计增强横向分辨率,结合聚焦超声技术提升轴向分辨率。

活体固定与耦合系统:恒温(37℃)小鼠固定装置,减少麻醉状态下的体温波动;水或超声耦合剂填充成像区域,确保光声信号高效传输。

2.超分辨与三维重建算法

超分辨算法:单分子光声定位成像(PALI)通过分析单个吸收体(如红细胞)的光声信号,精确定位其空间坐标,叠加海量信号后突破衍射极限,分辨率可达50-100nm;结构化照明光声成像投射周期性调制激光,提取高频信号分量,提升分辨率至亚微米级。

三维重建算法:基于反投影或傅里叶变换的算法,将多角度二维光声图像合成为三维体积数据;运动校正算法通过实时监测小鼠呼吸/心跳信号,动态调整重建参数,消除运动伪影。


三、纳米材料在光声影像中的应用

1.金纳米粒子:金纳米星等纳米材料在近红外区具有强吸收,可用于肿瘤光声成像。例如,利用金纳米星作为外源性造影剂,通过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后,在激发激光波长为800nm时,可获得高质量的小鼠脑部血管的光声重建图像。

2.铜基纳米材料:如CuS@BSA纳米材料,具有光热转换效率高、毒性低的特点。通过尾静脉注射CuS@BSA后,利用光声仪器追踪注射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小鼠光声成像,可观察材料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

3.其他纳米材料:如单壁碳纳米管等,也被用于光声影像中。例如,利用单壁碳纳米管高选择性地被Ly-6Chi单核细胞及泡沫巨噬细胞摄取的特性,可实现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附近炎症细胞的成像。


四、典型应用场景

1.活体小鼠血管系统成像:超分辨三维成像可清晰显示小鼠脑部微血管网络(如皮层毛细血管的分支密度、管径变化),用于脑卒中模型中血管闭塞与再通的动态监测;观察肿瘤新生血管的畸形结构(如杂乱分支、高通透性),评估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疗效。

2.肿瘤原位成像与进展追踪:无标记识别小鼠皮下肿瘤或原位肝癌的边界,通过三维体积计算肿瘤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利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代谢差异(如血氧饱和度),区分肿瘤良恶性区域。

3.器官功能成像:肝脏方面,通过血红蛋白吸收信号监测肝血窦血流变化,评估肝损伤后的修复过程;肾脏方面,成像肾小球与肾小管结构,分析肾功能异常时的血流灌注变化。

4.纳米药物追踪:追踪无标记的纳米药物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利用药物自身光学吸收特性),观察其向肿瘤部位的富集效率与时间动态。


cache
Processed in 0.00557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