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赛奥维度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首页 > 技术文章 > 小动物活体光声成像技术原理与应用详解
小动物活体光声成像技术原理与应用详解
编辑 :

赛奥维度

时间 : 2025-07-22 11:04 浏览量 : 2

小动物活体光声成像技术原理与应用详解如下:


一、技术原理:光与声的协同作用

光声成像技术(Photoacoustic Imaging, PAI)是一种结合光学成像高对比度与超声成像高穿透性的新型无损医学成像方法,其核心原理基于光声效应:

1.光吸收与热膨胀:当短脉冲激光(纳秒级)照射生物组织时,组织中的光吸收体(如血红蛋白、黑色素、纳米颗粒等)吸收光能并转化为热能,导致局部温度升高,引发瞬时热膨胀。

2.超声波产生:热膨胀产生的压力波以超声波形式传播,其强度与组织的光吸收系数成正比。

3.信号检测与成像:超声换能器接收超声波信号,通过算法重建组织的光吸收分布图像,反映其结构与功能信息。

技术优势:

高穿透性:超声波在组织中的散射远低于光子,可实现深部组织(>4.5 cm)成像。

高对比度:通过检测血红蛋白等内源性对比剂,可区分肿瘤、血管等结构。

功能成像能力:利用氧合血红蛋白(HbO₂)与脱氧血红蛋白(Hb)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差异,可计算组织氧饱和度(sO₂),评估代谢状态。

多模态兼容性:可与超声、荧光、PET等技术融合,提供互补信息。


二、关键技术参数与设备

1.激光系统:

波长范围:650-2300 nm(近红外区穿透性最佳)。

脉冲能量:≤120 mJ(确保生物安全性)。

重复频率:1-100 Hz(平衡成像速度与热积累)。

2.超声换能器:

中心频率:5-50 MHz(高频提高分辨率,低频增加穿透深度)。

阵列类型:线性阵列、环形阵列或球形阵列(支持3D成像)。

3.成像分辨率:

轴向分辨率:15-100 μm(依赖超声频率)。

横向分辨率:50-300 μm(受光斑尺寸与换能器孔径限制)。

4.典型设备:

Vevo LAZR(加拿大VisualSonics):光声-超声一体机,超声分辨率45 μm,成像深度1 cm。

LOIS-3D(美国):近红外二区3D成像系统,3D分辨率150 μm,成像深度>4.5 cm。


三、核心应用场景

1.肿瘤学研究:

肿瘤血管生成监测:通过检测血红蛋白分布,可视化肿瘤新生血管网络(如乳腺癌模型中血管密度与恶性程度的相关性)。

氧饱和度评估:计算肿瘤组织sO₂,反映放疗/化疗疗效(如低氧区域与耐药性关联)。

药物疗效评价:追踪纳米药物(如金纳米棒)在肿瘤中的富集与代谢过程。

2.心血管疾病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利用斑块内巨噬细胞吞噬纳米颗粒产生的光声信号,识别易损斑块。

血栓形成监测:通过靶向凝血酶的探针(如ICG-RGD)实时观察血栓动态变化。

3.神经科学研究:

脑功能成像:结合窗颅技术,监测脑缺血、癫痫等模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血脑屏障通透性评估:追踪荧光标记药物或纳米颗粒的穿透效率。

4.炎症与免疫研究:

巨噬细胞极化追踪:利用近红外二区探针(如IR-1061)标记M1/M2型巨噬细胞,分析炎症进展。

淋巴结转移检测:通过黑色素纳米颗粒标记肿瘤细胞,定位早期转移灶。


四、技术对比与多模态融合

成像技术 分辨率 穿透深度 对比度来源 典型应用

光声成像 15-300 μm >4.5 cm 光吸收差异 肿瘤血管、氧代谢

荧光成像 1-100 μm <2 mm 荧光探针 细胞追踪、分子表达

超声成像 50-500 μm >10 cm 声阻抗差异 器官形态、血流速度

PET成像 1-2 mm 全身 放射性示踪剂 代谢活性、受体表达

多模态融合案例:

光声-超声融合:同步获取解剖结构(超声)与功能信息(光声),如乳腺癌模型中肿瘤边界与血管密度的联合分析。

光声-荧光融合:利用荧光标记细胞(如GFP转基因肿瘤),结合光声监测血管生成,实现“结构-功能-分子”三重成像。


五、挑战与未来方向

1.技术挑战:

运动伪影:呼吸、心跳导致的动物移动需通过门控技术或高速成像(>10 Hz)抑制。

深层组织信噪比:需优化激光波长(如1700 nm水吸收峰窗口)与超声换能器灵敏度。

2.未来趋势:

内窥镜式光声探头:开发微型化设备,实现消化道、血管等腔道内的实时成像。

人工智能辅助分析: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自动识别肿瘤边界、计算氧饱和度,提升数据处理效率。

临床转化:推动光声成像从动物模型向人体试验过渡,如乳腺癌早期筛查、前列腺癌靶向活检引导。


六、总结

小动物活体光声成像技术通过光声效应实现了深部组织的高对比度、功能性成像,在肿瘤学、心血管疾病、神经科学等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随着多模态融合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推进,其分辨率、穿透深度与临床适用性将进一步提升,为生命科学研究和精准医疗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cache
Processed in 0.005105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