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赛奥维度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首页 > 技术文章 > 混合光声-超声系统在小动物肿瘤成像中的优势是什么
混合光声-超声系统在小动物肿瘤成像中的优势是什么
编辑 :

赛奥维度

时间 : 2025-08-23 09:39 浏览量 : 2

混合光声 - 超声系统在小动物肿瘤成像中展现出多维度的技术优势,其核心价值在于将光声成像的分子特异性与超声成像的高分辨率结构信息深度融合,显著提升了肿瘤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和功能性分析能力。以下结合最新研究进展与技术创新,从五个关键维度解析其优势:


一、分子特异性与结构信息的双重突破

1.光声成像的靶向分子识别能力

通过光声光谱分析,系统可特异性识别肿瘤相关分子标志物。例如,在乳腺癌模型中,光声成像通过 750 nm 和 830 nm 波长的光声信号比值,精准计算肿瘤区域的血氧饱和度(sO₂),恶性肿瘤的 sO₂水平显著低于良性病变。这种分子特异性在早期肿瘤微环境研究中尤为关键,例如复旦大学团队开发的多指标光声成像系统,可同时检测血红蛋白浓度、血流速度等 10 余项生理参数,揭示肿瘤血管生成和代谢异常的动态变化。

超声成像的高分辨率结构定位

高频超声探头(30-55 MHz)可提供 40-75 μm 的解剖结构分辨率,清晰显示肿瘤边界、血管分布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例如,在结直肠癌模型中,小型化内窥探头结合声聚焦技术,实现 12 mm 深度组织的 185 μm 超声横向分辨率,精准定位肿瘤浸润范围。这种结构信息与光声分子信号的叠加,可将肿瘤定位误差控制在亚毫米级,为活检和治疗提供精确导航。


二、快速成像与实时动态监测

1.超高速扫描与三维重建

布法罗大学研发的 OneTouch-PAT 系统结合光声与超声扫描,仅需 1 分钟即可完成乳腺肿瘤的 3D 成像,生成包含血管模式、肿瘤边界等细节的立体图像。这种快速成像能力显著减少了动物模型因呼吸或心跳引起的运动伪影,特别适用于动态生理过程研究,如肿瘤血管生成的时序变化监测。

2.实时功能参数追踪

系统可同步获取光声信号与超声动态数据,实现对肿瘤生理状态的实时监测。例如,在光热治疗过程中,通过光声信号变化实时反馈肿瘤温度分布,结合超声弹性成像评估组织损伤程度,动态调整激光参数以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这种闭环反馈机制在肿瘤治疗中尤为重要,可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


三、治疗引导与诊疗一体化

1.光热治疗的精准调控

混合系统可在成像引导下直接实施光热治疗。例如,中山大学团队开发的靶向纳米微泡(CRGD-ICG/PTX-NBs)在光声成像定位后,通过高能量超声触发微泡破裂,释放抗癌药物并增强光热效应,使肿瘤温度升至 48℃,治疗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缩小 76%。这种成像 - 治疗一体化模式显著提升了治疗的靶向性和疗效。

2.前哨淋巴结的精准探测

在乳腺癌模型中,手持式光声传感系统(PASS)结合靶向示踪剂 ICG-RIT,探测腋窝淋巴结的最大深度达 32.72 mm,且信号强度与组织深度成反比,能有效区分前哨淋巴结与非特异性染色淋巴结。这种技术为肿瘤转移研究提供了微创、高灵敏度的工具。


四、技术创新与多场景适应性

1.小型化与深层穿透能力

新型内窥探头(如直径 8 mm 的声聚焦光声 / 超声探头)通过优化光学 - 声学耦合设计,在 12 mm 深度下实现 345 μm 的光声横向分辨率,可清晰显示结直肠癌的深层浸润结构。自适应声速校正算法进一步提升成像精度,通过超声实时获取组织声速参数,动态优化光声图像重建,减少声速不均引起的伪影。

2.多模态数据融合与 AI 赋能

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如 MoGLo-Net)实现运动补偿和超分辨率重建,将超声图像分辨率提升 4 倍,并通过全局 - 局部注意力机制减少长轨迹扫描的累积误差。例如,Vevo LAZR-X 系统结合 71-1 MHz 超声探头与 680-2000 nm 激光光源,支持三维重建和实时生理监控,在肝肿瘤模型中实现了肿瘤血管网络与代谢活性的同步分析。


五、多维度肿瘤研究的综合平台

1.肿瘤微环境的全景解析

光声 - 超声系统可同步获取肿瘤的结构 - 功能 - 分子多维度数据。例如,在阿尔茨海默病模型中,光声成像检测 β- 淀粉样蛋白沉积,超声评估脑组织萎缩,两者结合辅助药物疗效评估。这种多模态分析能力为肿瘤免疫、代谢等机制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

2.药物研发与疗效评估

系统可模拟体内药物渗透屏障,例如肿瘤类器官对化疗药物的 IC50 值比 2D 模型高 10-100 倍,提高筛选准确性。在光热治疗中,实时光声信号反馈可量化药物递送效率,例如载药纳米微泡在肿瘤部位的光声信号强度在注射后 4 小时达峰值,是对照组的 5.6 倍。


六、典型案例:乳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的双重验证

深圳市人民医院团队使用迈瑞 Resona Y 系统对 120 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光声 / 超声成像在鉴别 BI-RADS 4-5 类病变时,AUC 值达 0.899,显著优于传统超声。其核心优势在于:

分子特异性:通过光声 sO₂映射,准确区分恶性肿瘤的低氧微环境;

结构定位:超声提供肿瘤边界与血管分布,辅助光声信号精准定位;

数据融合:结合瘤内与瘤周 5 mm 区域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模型,诊断精度提升 30%。

技术挑战与未来方向

尽管优势显著,该系统仍需突破以下瓶颈:

1.深层组织穿透限制:通过开发碳纳米管等增强型对比剂,或结合声聚焦技术,进一步提升光声信号在 > 10 mm 深度的信噪比;

2.实时性与便携性:推进小型化光纤激光器(如飞秒光纤激光)的临床转化,实现手持式设备的实时成像;

3.多模态深度融合:探索光声 - 超声与荧光、MRI 等模态的联合应用,构建更全面的肿瘤评估体系。


总结

混合光声 - 超声系统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交叉,重新定义了小动物肿瘤成像的标准。其分子特异性、结构分辨率、治疗引导能力三大核心优势,不仅为肿瘤早期诊断提供了高灵敏度工具,更为肿瘤微环境研究、药物研发和精准治疗开辟了新路径。随着 AI 算法优化、对比剂创新和系统小型化的持续突破,该技术有望在临床前研究中发挥更大价值,推动肿瘤诊疗向可视化、精准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cache
Processed in 0.005219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