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光声 - 超声成像技术(PA/US)结合了光声成像的分子特异性与超声成像的高分辨率解剖结构信息,在药物研发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下从技术优势、具体应用场景、临床转化进展及未来趋势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技术优势:精准融合功能与结构信息
1.分子特异性与实时动态监测
光声成像通过激光激发组织内源性或外源性分子(如血红蛋白、纳米造影剂)产生声波,可提供血氧饱和度、药物分布等功能信息。超声成像则实时显示组织解剖结构,两者结合可实现 “分子 - 结构” 双维度动态追踪,例如在肿瘤药物研发中,同步观察纳米药物在肿瘤血管中的积累及周围组织形态变化。
2.深穿透与高分辨率的平衡
光声成像穿透深度可达数厘米,分辨率达微米级;超声成像穿透深度更深(如临床超声可达 10 厘米以上),两者协同可覆盖从浅表到深部组织的成像需求。例如,在脑肿瘤模型中,PA/US 可无创观察血脑屏障破坏及药物渗透情况。
3.多模态成像与诊疗一体化
通过设计多功能纳米探针(如光活化气体生成纳米造影剂 PGNA),PA/US 不仅能成像,还可同步实现光热治疗、声动力治疗等,推动 “成像 - 治疗” 一体化模式。
二、药物研发全链条的关键应用
(一)临床前研究:优化药物设计与毒性评估
1.药物递送系统的精准评估
靶向性验证:通过标记药物载体(如金纳米棒、MOF 材料),PA/US 可量化其在肿瘤、炎症等靶点的富集效率。例如,中山大学团队开发的超声敏感纳泡可实现化疗药物与 siRNA 的协同递送,并通过光声信号评估肿瘤内药物释放。
药代动力学监测:动态追踪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如苏州大学开发的 PGNA 在近红外激光触发下释放 CO₂气体,通过超声信号实时监测药物在肿瘤组织的滞留时间。
2.药效与毒性的多维度评价
疗效评估:
肿瘤治疗:PA/US 可量化肿瘤血管生成(如血管密度、分形维数)及血氧水平,评估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疗效。
心血管疾病: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如脂质、纤维帽)及心肌缺血程度,指导降脂药、溶栓药的研发。
神经退行性疾病:监测脑内微血管退行性变及血脑屏障通透性,评估神经保护药物的效果。
毒性监测:
胚胎毒性:厦门大学团队利用 PA/US 检测氯化甲基汞对胚胎心脏发育的影响,实现非侵入性毒性评估。
器官损伤:通过肝脏、肾脏的光声信号变化(如血氧饱和度、纤维化程度),早期发现药物诱导的器官毒性。
(二)临床研究:加速药物转化与个性化治疗
1.术中导航与精准给药
前哨淋巴结定位:PA/US 结合碳纳米颗粒(CNPs)可清晰显示淋巴管及淋巴结,辅助乳腺癌、胃癌等手术中的精准活检与药物注射。
实时治疗引导:在光热治疗中,PA/US 同步监测肿瘤温度变化及组织消融范围,优化激光能量与药物剂量。
2.疗效动态评估与剂量调整
类风湿关节炎:北京协和医院通过 PA/US 定量滑膜组织氧饱和度(SO₂),发现低氧状态与疾病活动度正相关,为抗风湿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糖尿病治疗:光遗传技术结合 PA/US 实现近红外光控胰岛素分泌,动态调节血糖水平,为糖尿病闭环治疗提供新范式。
三、技术进展与临床转化
1.设备与探针的创新突破
高灵敏度成像系统:
声学扫描振镜技术:降低设备成本,实现快速 B 扫描(1 幅 / 秒)及光声信号采集(0.1 幅 / 秒),适用于动态监测。
微机电系统(MEMS)换能器:提升超声分辨率(达 150 μm),并支持光纤集成,适用于深部组织成像。
多功能纳米探针:
靶向造影剂:如 Anti-PD-L1 修饰的 MOF 纳米颗粒,可同时递送化疗药物与免疫抑制剂,并通过 PA/US 评估肿瘤微环境变化。
光声 - 荧光双模态探针:如 Ce6 负载的聚多巴胺纳米颗粒,实现肿瘤成像与光动力治疗的协同。
2.监管与标准化进程
临床设备获批:中国国家药监局已批准迈瑞生物的 PA/US 双模态成像系统(国内首个),美国 FDA 通过 PMA 路径批准 Seno Medical 的光声乳腺成像设备。
国际标准化推动:国际光声标准化联盟(IPASC)将 PA/US 纳入 DICOM 标准,并制定临床数据管理规范,加速技术转化。
四、挑战与未来方向
1.技术瓶颈
成像速度限制:激光重复频率(如 100 Hz)制约光声成像帧率,需开发超快激光器(如 kHz 级)或并行扫描技术。
信号干扰与量化精度:组织散射与背景噪声影响光声信号准确性,需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如生成对抗网络)优化图像重建。
2.跨学科融合与拓展应用
多模态深度融合:结合弹性成像、磁共振成像(MRI)等,全面评估组织硬度、代谢活性等参数。
新型治疗模式:光声成像引导的基因编辑(如 CRISPR-Cas9 递送)与细胞治疗,实现精准基因调控与免疫激活。
3.临床场景拓展
罕见病与个性化医疗:针对遗传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PA/US 可评估靶向药物在特定器官的分布,指导个体化给药方案。
远程医疗与床旁监测:便携式 PA/US 设备(如手持探头)支持社区医疗与 ICU 患者的实时监测。
五、结论
多模态光声 - 超声成像技术凭借其分子特异性、实时动态监测及深穿透能力,在药物研发中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从临床前的药物递送优化到临床的精准治疗引导,该技术正推动药物研发向 “高效、安全、个性化” 方向发展。随着设备创新、探针设计及标准化进程的加速,PA/US 有望成为未来药物研发的核心工具之一,尤其在肿瘤、心血管、神经等重大疾病领域发挥关键作用。